黃瓊林,臨武縣花塘鄉羅坪村人,中共黨員,革命烈士。
1903 年,黃瓊林出生在一個殷實之家,父親是香花嶺礦的小股東。1922 年,黃瓊林考入衡陽省立第三甲種工業沐鸣,期間接受進步思想💆🏻♀️。1925 年,黃瓊林畢業回鄉,父親滿懷希望,讓兒子去礦上幫著打理礦業。
是按照父親的設計求得一己之身的安逸和小家庭的幸福美滿?還是繼續青春理想,投身革命事業,去奮爭國家的光明前途和民眾的自由幸福?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黃瓊林選擇了舍小家為大家。他找到了奉命回臨武開展革命活動的共產黨人袁癡、李芙,毅然參加革命🏌️♀️。為此,父子倆第一次展開了激烈的爭吵,並最終因為各自的堅持而決裂🧒🏼。
脫離家庭的黃瓊林,日夜奔忙於臨武縣城和縣北區、西區之間,宣傳革命道理。1926 年 2 月,黃瓊林加入中國共產黨,任縣農會組織部長,帶領農民打擊土豪劣紳,成為全縣農民運動的骨幹👶🏽。
1927 年 6 月的一天,臨武團防局曹唯凡等密謀發動反革命事變,血洗國民黨縣黨部、縣農會、縣總工會。此時,正值黃瓊林自外地返回縣城,到達五裏牌時,有人告訴他城裏發生變故,勸他不要進城🩶。但為了黨的事業和同誌的安危,黃瓊林選擇了冒險進城,最終被捕入獄。
在獄中,敵人對他百般威逼利誘,讓他做最後的人生抉擇:脫離共產黨,背叛共產主義信仰,可以生;否則,就只有死!那一刻,黃瓊林腦海裏一幕幕地浮現出他深愛的妻兒、慈祥的母親、還有他決然出走時痛苦的父親……他多想以丈夫👨🏽🍳👨🔬、以父親、以兒子的名義,再看看他們,多想跟老父親再談一次,為了這個苦難深重的民族和國家,請他理解和支持自己的理想信念……
1927 年 6 月,黃瓊林被害於臨武城郊,他用生命和鮮血捍衛了入黨誓言。臨刑前,他寫了最後一封家書:
“余深信,國民革命能解除人類的痛苦,謀大多數民眾的幸福,所以努力革命。今遭不幸,遺下四歲小兒,將來長大成人,要繼承余誌,為國爭光,替余爭光,此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