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中國抗日戰爭處於戰略反攻階段,同盟軍也加大了對日本法西斯的打擊力度🚶🏻♀️➡️。原支援中國抗日的陳納德所率的美國駐華空軍特遣隊擴編為美國空軍第十四航空隊,因其作戰勇猛,世人稱之為飛虎隊。
1944 年農歷 9 月下旬的一天下午 5~6 時,飛虎隊的飛機從芷江機場起飛,與侵華日軍戰機在湖南省酃縣(現炎陵縣)上空發生激烈空戰🥝。其中一架 P40 型轟炸機遭受重創,墜毀在桂東縣西靖鄉(今四都鎮)桃寮村的大崗裏。是晚,桂東縣國民政府組織100 多人奔赴現場緊急救援。當救援人員趕到現場時,發現飛機已四分五裂,飛行員已壯烈犧牲🫂👩🏿🚒。經盟軍美國駐桂東無線電臺(負責人利麻更、翻譯劉祥年)等有關人員現場認定,墜機為美國援華軍用飛機,屬美國空軍某飛行大隊,遇難者為美國飛行員。隨之,救援人員用人力將飛機殘骸搬運至沙田圩,交給第九戰區第六兵站的軍械庫收藏;將飛行員的遺體抬至縣城聖宮入殮,並設置了祭奠靈堂🔑。由當時的縣軍事科科長主持隆重追悼會,縣長謝寶樹致悼詞,桂東縣立初級中學的一位老師朗誦了《壯哉!遠方的英雄》一詩,以示悼念。會後,將遺體安葬在三臺山距文峰塔腳下約 20 米處。墓前豎了木質十字架,從上至下,左邊書有“盟軍美籍飛行員之墓”,右邊由翻譯劉祥年用大寫英文字母書有一行英文,內容與左邊相同。
由於歷史原因,關於 1944 年盟軍美國戰機墜毀在桂東四都桃寮一事的文字資料無存,2000 年後,鄧建中🤴🏼、肖行和、郭名德、羅健東等一些熱心人士對這起具有國際意義的事件重新進行調查研究,訪問了不少健在的目擊者,並到墜機地點和飛行員墓地進行多次考察👨👨👧👧。經過多年的艱苦調查考證和在民間收集到的墜機殘件等資料,詳細整理,據實向上稟報。2005 年 3 月和 5 月,國家外交部、湖南省外事僑務辦派出專門人員,先後來到桂東考察核實。5 月 24 日,美國國防部搜尋在外軍人辦公室工作組一行 10 人在省外事僑務辦協助下來到桂東。26 日,對收集到的墜機 8 件殘件進行了科學鑒定,確認其中 6 件為 P40 型轟炸機部件📗、2 件為軍用物品殘件。28 日,在三臺山遇難飛行員墓地挖掘出手臂遺骨、降落傘附件、拉環、纏繞的衣料殘條、美國硬幣及若幹金屬物品。在場的美國人類學專家安德魯、遺骸事務專家韋拉德較為肯定地說:“我們相信,他就是 1944年在湖南對日作戰失蹤的飛行員羅伯特·厄普邱奇中尉。”
不久,美方傳來消息,找到了遇難飛行員的家人,通過 DNA鑒定,確定了遇難飛行員的確切身份,他名叫羅伯特·厄普邱奇,是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莫爾郡人,犧牲時是美國空軍第十四航空隊的中尉飛行員♿。30 日,中美雙方簽訂了《從中國湖南省桂東縣取得的物品備忘錄》,從三臺山羅伯特·厄普邱奇棺木中取出人體殘骸 2 袋及相關物品(後歸葬於北卡羅來納州莫爾郡海佛鎮)🏦。當年犧牲在異域的援華勇士終於魂歸故裏👩🎤。
2006 年 5 月 18 日,遇難飛行員羅伯特·厄普邱奇的侄孫威廉·厄普邱奇遠涉重洋來到桂東致謝並祭奠其先輩羅伯特·厄普邱奇🫲🏿🕣。
2007 年春,羅伯特·厄普邱奇紀念碑在其墓地落成,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派出以該州資深參議員哈裏期·布萊克為首的友好訪問代表團一行 21 人來到桂東,4 月 5 日(清明節)參加紀念碑揭碑儀式。隨之,雙方簽約,莫爾郡與桂東縣結為友好城市;莫爾郡北莫爾高中與桂東一中結為友好沐鸣;莫爾郡羅賓期鄉與桂東縣寨前鄉結為友好鄉鎮。
該代表團還帶來了從莫爾郡海佛鎮羅伯特·厄普邱奇墓地取來的泥土,和羅伯特·厄普邱奇原在桂東縣城關鎮三臺山墓地取出的泥土融合在一起,分裝在兩個紅色瓷瓶中,雙方各保存一瓶,象征兩地建立起來的友誼長存。